抓黨建促脫貧 辦實事惠民生
——陽谷縣壽張鎮西紙坊村第一書記鐘巖駐村工作掠影
“以前一下雨,我們村這下水道水出不去,弄得滿街上全是垃圾,自從鐘書記來了之后,一看下水道不行,趕緊向上級申請資金重新修了全村的下水道,我們全體村老百姓都很感激他。”陽谷縣壽張鎮西紙坊村的村民高士朝如是說,他口里的鐘書記就是聊城市紀委監委機關派駐壽張鎮西紙坊村第一書記鐘巖。在駐村開展工作的近一年時間里,他走街串巷,入村入戶,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解決村民面臨的生產、生活困難,贏得了全體村民的一致好評。
抓黨建 強組織
自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鐘巖始終將黨建引領擺在駐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從嚴教育管理黨員、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村干部的工作能力,著力建強基層戰斗堡壘。他定期為黨員上黨課,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內容實、形式活、紀律嚴,較好地落實了“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基本制度。認真落實黨員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督權,經過近一年的整頓,西紙坊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取得扎實成效。
摸實情 興產業
作為一名年輕干部,對基層工作知之甚少,怎樣才能讓村民脫貧走上致富路?為了找到工作思路,鐘巖駐村伊始就對村內30戶貧困戶進行了逐一走訪,筆記寫了厚厚3本。開始的時候也有群眾表示不理解,“這么年輕的干部來我們這窮鄉村,做做樣子、混點基層工作經驗好提拔”,但是鐘巖卻不為所動。經過實地走訪,鐘巖逐漸摸清了每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針對貧困戶實際情況,逐一制定幫扶措施,確保幫到實處,扶到點上。通過聯系結對幫包、協調鑒定殘疾等方式解決貧困戶的燃眉之急。
西紙坊村以傳統種植業為主,村民發展特色種植的意向較為強烈,但此前的發展方向并不明確。鐘巖積極查閱相關資料文獻,到市農科所、聊大農學院、市扶貧辦等部門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反復進行科學印證,最終確定適合村莊種植的幾種特色農作物。通過反復商討,村“兩委”最終確定將油葵作為西紙坊村重點發展的特色產業。緊接著,鐘巖又馬不停蹄帶領村干部和部分種植戶代表到有油葵種植傳統的西八里營村進行了實地考察,同時邀請市農技站專家到西紙坊村開展技術講座,普及油葵種植經驗。如今試驗田里的油葵苗已經承載了鐘巖和全村鄉親們的脫貧希望,油葵郁郁蔥蔥、茁壯成長。
辦實事 解難題
駐村以來,鐘巖從群眾反映強烈的生產生活利益訴求入手,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共為西紙坊村爭取資金200萬元,打機井4眼,修建道路548米,修建下水道2100余米。此外,鐘巖還聯系有關部門對西紙坊村走訪慰問6次,看望慰問困難群眾100余人次,共計捐贈物資近5萬元。群眾對他交口稱贊。2019年10月26日,鐘巖協調市兒童福利協會向西紙坊村困難兒童捐贈了書包、棉衣、棉鞋、文具、維生素、護眼液等物品,合計約3.6萬元,村里的孩子們幾乎都認識這位外面來的“鐘叔叔”。對此,鐘巖說:如果一名扶貧干部,在村里沒人認識他,不跟他打招呼,有困難也不找他,那就是鄉親們對這個干部沒有認同感,這個干部一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扶貧干部。鐘巖在駐村期間通過為民辦實事、解難題,與群眾打成一片,獲得了村民的稱贊與認可。他提出并推動的各項扶貧舉措,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幫包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通過發展特色種植為村民增加了收入,對村集體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心中有民,方知精準須實踐;腳底沾泥,終覺扶貧要躬行。鐘巖說:“不管在哪里,都是為了扶貧工作,為了貧困群眾過上好日子,全心全意為扶貧攻堅奉獻自己的力量,我會努力做到最好。”這句樸實的話語,帶給貧困村民希望和力量。他將一如既往,不忘初心,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時時刻刻以一名紀檢監察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完滿完成駐村幫扶工作。